玉米进入4叶期后,每个叶腋的腋芽只要条件适宜或主茎顶端生长优势受到某种外界因素影响都可能萌动,低位腋芽会生成侧枝(分蘖,有的叫玉米丫子),高位腋芽可形成穗分枝(多穗)。无论哪个品种,长蘖都是不可避免的,是固有的返祖现象,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出现多少、发生早晚与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生长环境有关。
不同基因型玉米分蘖习性差异明显。玉米野生近亲摩擦禾(Tripsacum)和大刍草(Teosinte)具有较多的分蘖,含野生血缘较多的一些品种易分蘖。即便是易分蘖品种,有的分蘖发生早、数量多且粗壮,甚至收获时高度不次于主茎;有的发生晚、数量少、蘖细小。有的易分蘖品种在苗期几乎每个叶腋都长蘖,主茎长势也因大量分蘖受到了影响,农民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来掰除分蘖。
研究表明,品种分蘖习性及易分蘖期是否产生分蘖,受基部茎节及叶片中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含量及其比值控制。玉米素核苷含量高,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含量低时易分蘖。易分蘖的大刍草出苗15天后,基部茎节玉米素核苷含量可超过普通玉米一倍以上。细胞分裂素(CTK)会干扰玉米顶端生长优势,喷施人工合成的CTK6-苄氨基腺嘌呤(6-BA),可促进分蘖。赤霉素可通过诱发生长素合成或抑制分解来强化顶端优势,从而减少分蘖。农艺措施与气候通过影响植株长势来影响分蘖。加密种植强化顶端生长优势,弱化植株长势,不利于分蘖,有的即便有分蘖,也发生迟,蘖细小。许多品种在稀植、水肥充足情况下,易发生分蘖,这是个体长势健壮的表现。光照充足可抑制株高增长,促进光合产物形成而利于分蘖。氮肥促进分蘖,且作用大于磷钾肥;土壤苗期干旱、瘠薄、肥力不足均不利于分蘖。缺硼可导致生长点坏死,主茎生长点坏死后,即促生分蘖,分蘖生长一段时间后,生长点也会坏死。生育前期,可使心叶展开不畅的气候因素也会诱发分蘖,如雹灾致叶片损伤后不处理。
3、药害与分蘖
施用抑制主茎顶端生长或可使心叶蜷曲、腐烂、生长点坏死的农药产生药害后,都促使分蘖,如磺酰脲类除草剂烟嘧磺隆,超量喷施醚菌脂+高效氯氰菊酯等;错施阔叶作物防禾草的除草剂精喹禾灵、烯禾啶等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仅造成玉米主茎心叶或生长点受害、下部仍成活的,也会促生分蘖。相反,施用有激素作用的除草剂2,4-D、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等,则致植株细弱而少分蘖。
苗期,二点委夜蛾、瑞典蝇、旋心虫、地老虎、大螟等具钻蛀习性的害虫,若危害部位较高,破坏了主茎生长点,可使受害部位以下腋芽萌动,出现分蘖;蓟马、瑞典蝇、弯刺黑蝽为害致主茎心叶展开不畅,植株也会滋生分蘖。可抑制顶端生长的病害如顶腐病、细菌性顶腐病、瘤黑粉(仅侵染心叶)及病毒病(感病较晚、病毒未侵染基部腋芽),也都会引发分蘖或穗分枝。
拔节后,通风透光良好的植株被高位刈割或高位茎折也可诱发易分蘖品种残留茎秆叶腋处长出分蘖。需要说明的是,苗期剪叶,不仅不刺激分蘖,使幼苗矮壮,相反,会致幼苗长势细弱,生育进程推迟2~8天,严重的还会造成死苗,乃至绝收。
一些报道认为分蘖对主茎生长、产量无影响,甚至认为粗大、无雌穗的分蘖后期会向主茎、果穗转移养分,利于高产。大家都知道,玉米品种由原始的多蘖多穗到双穗,再到现在的单茎生长、单穗结实是育种家根据高产需要长期选育的结果,这个育种方向是毋庸置疑的。玉米单茎生长、单穗结实是乐鱼体育官方网站高产品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特性。研究分蘖对产量影响的试验多采用稀植法以促使玉米分蘖。但产量增加有赖于耐密品种推广,在密植条件下,冠层下郁蔽的分蘖维持生命,定会与主茎争夺营养而对之产生影响,不会利于高产。
有报道认为分蘖对地表遮阴,降低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利于节水,也是错误的。作物农田耗水由3部分组成,叶片蒸腾、地表蒸发和渗漏,在未充分灌水和质地适中、无明显渗漏的地块上,主要是前两项。地表蒸发苗期占比较大,但全生育期来看,也仅占总耗水量的1/4~1/3,作物耗水更多来自叶片蒸腾。玉米出现大量分蘖,增加叶面积,显然会增加蒸腾耗水,不利于节水。
玉米分蘖通常长势较弱,组织鲜嫩,不仅加重田间郁蔽,还易成为病虫寄主;掰除分蘖造成伤口后还给病害侵染提供了便利。
掰不掰分蘖争论已久。其实掰与不掰要从品种分蘖习性、分蘖发生早晚、栽培条件以及劳动力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分蘖发生早、数量大的玉米田,还是掰除为宜,消除对主茎长势的影响;对密植玉米田时,郁蔽下的植株分蘖维持生命,会与主茎争夺营养,以掰除分蘖为宜;在旱作农田,分蘖增加蒸腾耗水,加重旱情,这类农田也不宜保留分蘖。分蘖易成为病虫寄主,建议农田不保留分蘖。在生产上,农田个别植株发生1~2个小分蘖,以及发生晚、对主茎长势无显著影响的分蘖,可以不掰除,分蘖可自身消亡。如果是规模化种植玉米田,需雇工掰除分蘖的,也可不掰除。育种家通常不会选用高分蘖习性的育种材料,规模化生产也应避免种植具高分蘖习性的品种,且要合理密植。